异族小说网提供草莽英雄免费阅读全文
异族小说网
异族小说网 总裁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网游小说 军事小说 经典名著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都市小说
小说阅读榜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武侠小说 架空小说 灵异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 竞技小说 综合其它
全本的小说 男按摩师 天山女侠 霸占柔母 黑骡奷母 我家女人 大逆不道 校园往事 人凄美朒 豪门少爷 母子劫后 全本小说 热门小说
异族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草莽英雄  作者:高阳 书号:39785  时间:2017/9/8  字数:14474 
上一章   ‮章一十三第‬    下一章 ( → )
  在罗龙文,实在没有想到会有此一笔意外之财。可是,他觉得还是辞谢为妙,因为他也听到颇有人不服。既然如此,何必为了三千银子成为众矢之的。

  “只怕不行!”当他跟赵忠商量时,赵忠劝他:“你知道的,我家的‘那一位’,不是宽宏大量的人,尤其恨人不识抬举!你何必惹他误会,平白里生出许多意见?”

  “本来就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的一件事,加上大家有闲话,我更不能要这笔钱了。”

  赵忠想了一会,突然问道:“你真的不要?”

  “真的不要!”

  于是赵忠为罗龙文出一个主意。未说正题以前,先有一段“闲话”赵文华的老母,今年八十岁整寿。生日之期,正在赵文华奉旨领兵南来途中;以他这样的身分地位,遇到这样难得的喜事,竟未能好好热闹一番,自觉愧对高堂,一直耿耿于怀。

  “当然,生日是可以补做的,我家那位已经有话了,此番凯旋回朝,要大大请一回客,让老太太高兴高兴。我在想,你如果真的不要这三千两银子,何不以赵老太太的名义,捐给尼姑庵,为老太太念一坛添福添寿佛经?这一来,我家那一位,一定更见你的情;对外头来说,表明你并不想分他们的财帛。岂非一举两得之计?”

  这个主意确实很好。罗龙文欣然接纳,但有一层顾虑“这里的‘花庵’很多,是不是一视同仁普遍分润?”他半开玩笑地说:“六不净的比丘尼,念的经管不管用,恐怕大成疑问。”

  “当然是疑问。这件事要嘛不做,要做就要规规矩矩,象个样子,不能有一点点失体统。照我看,无需多请教,挑个两三座清规出名的庵做佛事就可以了。”

  “是,是!”罗龙文提笔写了一张领到三千两银子奖金的收据,盖上图章,到赵忠手里:“一客不烦二主,我重重拜托,请你偏劳。”

  赵忠欠了罗龙文好些人情,而且这个主意又是他出的,再说此举亦可讨好于主人,所以毫不迟疑地接受,而且决定尽心尽力地要把这件佛事办得毫无瑕疵。

  在回家的途中就想好了,办这样的事,朱友仁最在行。因此一下了马,就关照司奔走的杂役,立即去找朱友仁来。

  为了吴四的事,赵忠对朱友仁颇有歉意;加以此时又想他格外出力,所以词之间,颇为客气“老朱,”他说“我有件事要请你帮忙。”

  朱友仁受宠若惊地答说:“总管太客气了!有话请尽管吩咐!”

  “事情是罗师爷的,不过我答应他了。这件事也是赵大人的事,只要你办好了,赵大人一定也会说你好。”

  “是,是!全靠总管提拔吧!”

  于是赵忠说明经过,接着问道:“你看,嘉兴哪几座庵是真正守清规的?”

  “不多!不多!等我细想一想。”

  朱友仁举了五座庵,第一座就是法云庵。又仔细说了这五座庵的规模大小:法云庵高高在上,第二座华严庵比起来只得法云庵一半大,其余的就更不足道了。

  “那就这样,法云庵送一千两;其余每处五百,你看如何?”

  “这样分配最好!”朱友仁说“法云庵的心云老师太,我是见不着的,要托一位老太太去说。”

  “好!都随你的便。”

  这位老太太姓陆,是陆炳的婶母;女子而有男人气概,喜欢管地方上的闲事。她倒无意倚仗侄子的势力;但官府总以为她是锦衣卫大堂的长亲,须得卖帐。久而久之,造成她一种特殊的地位,提起“陆太婆”三字,不由自主浮铺敬畏之心。“陆太婆”倒也还明白是非,不做什么伤天害理之事;不过排难解纷之时,武断在所不免,所以也有人听见“陆太婆”的名字而大摇其头的。

  “这‘陆太婆’有样嗜好,喜欢戏文。江南的戏文,称为‘南唱’,一共四种腔调,最盛行的是‘海盐腔’;朱友仁是海盐人,耳濡目染,唱得极好,虽非专业的‘海盐子弟’,而有时客中,常能博得满堂采声。陆太婆就很赏识他;曾经表示愿意支助他‘团’一个班子,只是朱友仁志不在此,没有成功。”

  他在想,法云庵的护法是陆炳,以此渊源,心云老师太必与陆太婆识,也一定要看陆炳的面子,卖她三分帐。所以托她去向心云有所关说,事必有成。

  “总管,这件事我一定可以办得很漂亮。不过,有个人,要请总管先给她一个面子。”接着,朱友仁细叙了陆太婆的来历。

  “可以,可以!既是锦衣卫陆大人的长辈,赵大人也应该有一番礼貌!”赵忠想了一会,取了一张赵文华的名贴给他,教了他一套话,又叫他备办四仪礼,马上到平湖去看陆太婆。

  “我是赵大人叫我来的。”朱友仁说“赵大人早就听说你老人家了;他说,锦衣卫陆大人跟他的情,同弟兄一样,既是陆大人的长辈,就是他的长辈。不过,钦命在身,行动受限制;再说又是堂客,不便来拜。听说我常在府上走动,所以特地派我来给你老人家请安。”

  陆太婆象一般外场人物那样,最好面子;听得这番话,大为高兴“真难为他!‘请安’二字不敢当。”她说:“我倒也常在想,赵大人是世,应该请他吃顿饭,也算地主之谊。不过我女之辈,惊官动府,怕有人说闲话。现在赵大人看得起我,友仁你看,我怎么样尽点道理?”

  “话到了就可以了。你老人家不必再费心。”朱友仁起身呵一呵“太平,来看看赵大人的四样礼。”

  四样礼并不贵重,缎匹、鞋帽、拐杖之类,都是小辈孝敬长辈常备之物。因为如此,陆太婆更觉得赵文华有意思,连连说道:“真正不敢当!一定要退回给他。”

  —023—·高历史小说系列·“那,”朱友仁摇摇头,作个告饶的姿态“你老人家不要出难题目我做。如果你老人家不收,退了回去,赵大人不会想到是你老人家谦虚,一定说我不会办事。”

  “这话倒也实在,我只好老实受了。”陆太婆接着又说:“听说你在赵大人那里很得意,做了官没有?”

  “保上去了!这趟军功案子很大,保的人多,准不准还不晓得。”

  “一定准的。皇帝很看重赵大人,没有不准你的道理。恭喜,恭喜,你要做官了。”

  “这个官,”朱友仁有些抑郁“还不知道做得成、做不成?”

  这又是何缘故?陆太婆的经验阅历,非一般足迹难得出大门的老太太可比,心知朱友仁话外有话,便很沉着地说:“怎么会做不成?你慢慢说个道理我听!”

  朱友仁想了一下问道:“太平,巡抚衙门的罗师爷,想来总知道?”

  “是不是会做墨的那个‘徽骆驼’?”

  浙西称徽州人叫做‘徽骆驼’,朱友仁只知道罗龙文是徽州人,却不知道他会制墨,只好道出名字:“罗师爷叫罗龙文——”

  “对了!就是他。”陆太婆问说:“罗师爷怎么样?”

  于是朱友仁细叙缘由,提到赵忠付的任务,他愁眉苦脸地说:“太平知道的,法云庵清规最严,我连庵门都进不去,哪里还谈得到见心云老师太?不见当家,毫无用处。这桩差使办不成功,让赵大人知道了,你老人家倒想,他还会给我官做?”

  “原来如此!”陆太婆慢地说“我也听说,赵大人有时气量很狭,容不下人,说不定会对你不高兴。”

  “一定不高兴!”朱友仁趁机恳求“太平,你老人家要提拔提拔我。”

  “提拔二字不敢当,只有赵大人能提拔你。”陆太婆沉了好一会说:“心云老师太,我跟她倒也说得上话。不过,这件事恐怕跟你说的情形不大一样。”

  “怎么不一样?”朱友仁愕然“太平,请你吩咐下来,说明白些。”

  “说起来象是罗师爷讨好赵大人,倘或赵大人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或者虽然知道,可不怎么看重这件事,倒象我们不相干的人在瞎巴结。这样子,就太无味了!”

  “不会的!赵大人最孝顺,这样的大事,他哪有不看重的道理。”朱友仁忽然明白了:陆太婆是要在心云老师太面前显显面子,便即问道:“太平,你说要怎么样才能让大家知道,赵大人很看重这件事?”

  “那很容易!”赵大人如果真的看重这件事,自然要到法云庵去拈香,当面给心云老师太道过谢。那一来,满城文武也会去道喜,补祝赵老太太的生日,庵门前摆满大官儿的‘导子’,岂不是大家都知道了。”

  原来陆太婆要借此耍耍手面,这是朱友仁所料想不到的。但细细想去,这一来赵文华当然很高兴,赵忠与罗龙文亦有面子,而自己的才干,也就在这一场热闹之中,大大地了一。皆大欢喜之事,何乐不为!

  想停当了,朱友仁很兴奋地答道:“好!太平,我们一言为定。”

  “你先不要高兴,满饭好吃,满话难说,你不如回去先跟赵总管商量妥当了,再来跟我接头。”

  “是!”朱友仁听她这么说,就索不客气地钉一句;“太婆,我有句话,你不要动气;我那面说好了,万一心云老师太——”

  “你不必说下去了!”陆太婆打断了他的话“一切有我!”

  “是,是!我是多说了的。”朱友仁兴冲冲地告辞而去。“慢慢!慢慢!”陆太婆搁住他说“我跟你一起到嘉兴去。”

  “这表示了很负责的态度,朱友仁更为欣慰,陪陆太婆坐着她家自造的画舫,直航嘉兴,一路殷勤陪侍,哄得陆太婆笑口常开,更愿替他帮忙。

  “友仁,”将到嘉兴时,她说“你索跟我一起到法云庵,听我的回话好不好?”

  这原是再好不过的事,但朱友仁别有顾虑——王翠翘落发的那天,他曾上庵扰,怕那里的比丘尼认出他的真面目,彼此尴尬。所以踌躇着难以回答。

  “怎么?你有啥为难的地方?”

  既然已看奇他的心事,只好实说,不过有关王翠翘的一切,自然不必明言。他只怨荒唐,说法是喝醉了酒,心里糊涂,曾到法云庵门前闹过一场,自觉无颜上门。同时要求陆太平,不必向心云提其他的名字。

  “你也是!”陆太婆谅解了“那,那就各走各路,明天上午到我女婿家来听信。”

  听完朱友仁平湖之行的经过,赵忠怔怔地发愣,然后望着窗外,只见双眼眨,好半天都不开口。

  这个态度很奇怪,朱友仁百思不能索解,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总管,陆太婆的话,你老不便跟上头去说?”“不是!”赵忠答说“这时候也没有办法跟你细谈,请明天一早,务必来一趟。”

  朱友仁狐疑满腹地答应着,作别而去。赵忠便亲自去访罗龙文——由朱友仁的话,触动了他的一个念头,而这个念头要化为事实,非得罗龙文出力不可。

  说了朱友仁去访陆太婆的经过,赵忠紧接着说:“我在想,我们那位主儿,总算很帮胡总督的忙,而且临走之前,样样从简,替地方上省了许多事。大家也应该表示一点意思。现在倒有个很好的题目,索在法云庵替老太太补祝一祝寿辰。你看,如何?”

  “好啊!怎么不好!原来大家就要公饯,一举两得,热闹热闹,让华公高高兴兴班师,将来也好多照应照应浙江。”

  “就是这话嘛!不过,这件事要个人出面。”

  罗龙文略想一想答说:“还不止一个人出面!请总督、巡抚、文武大员一同发起公祝。这件事这样,我跟你两个合办,如今第一件事归我,我马上跟胡总督去说,请徐文长好好做一起公平,立刻发了出去。至于在法云庵铺设寿堂,那就归你了。”

  “好!就这样。不过,要定个日子,不宜晚,可也不能太早,不然筹备不及。”

  “今天九月初二,我看定在重,如何?”

  “日子稍为紧促一点。不过,重这个日子太好,大家赶一赶吧!”

  “当然要赶。”罗龙文说“一切费用,打它一万银子归发其人公摊。不够再想办法,老大,请你放手办事!我们把它弄漂亮一点。”

  计议停当,分头办事。罗龙文去见胡宗宪,细说究竟,自然没有不同意的。当时便写信给浙江巡抚阮鹗,联名发起,分函文武官员,到齐拜寿。同时又请徐文长做了一起四六文章的寿序,用朱红洒金笺工楷缮正,工装裱,由胡宗宪带着罗龙文,亲自送到赵文华那里。

  赵文华早已从赵忠那里得知其事,口中谦虚,心里却着实高兴;所以一见胡、罗两人来送寿序,非常客气,满面笑容地不断称谢。

  等将裱好的寿序悬挂起来,少不得细细欣赏一番。寿序一共裱了十六幅,而正文只占四幅——这是罗龙文的主意,由胡宗宪、阮鹗领衔,将文武大小官员的名字,通通列在上面,好让赵文华看了过瘾。

  果然!赵文华是颇为感动的神情。看完落款的姓名,回头再看正文。徐文长的手笔,自然不凡。赵文华看一句赞一句,反反覆覆看了三、四遍方始命赵忠将寿序收起来,到齐送到法云庵去悬挂。

  丢开这一段,谈到祝寿以外的事,赵文华立即想起一件事“汝贞,”他说“你来得正好,我有一通文件给你看!”

  “这通文件是个手卷,一望而知是倭人的书写方式,打开一看,入眼便感诧异:“是汪直的信?”

  “不是信,是一道奏疏。你先细细看完了再说!”

  因看到罗龙文关切的神色,为让他亦能先闻为快,胡宗宪便不看而读:“‘带罪犯人汪直,即汪五峰,南直隶徽州府歙县民,奏为陈悃报国,以靖边疆,以弭群凶事:窃臣觅利商海,卖货浙福,与人同利,为国捍边,绝无勾引贼侵扰情事,此天地神人所共知者。夫何屡立微功,蒙蔽不能上达,反遭藉没家产,举家监之厄,臣心实有不甘。’”念到这里,他抬眼说道“看来是告我的状!”

  “请往下念!”罗龙文说“看他如何自辩?”

  于是胡宗宪接着念道:“‘连年倭贼犯边,为浙直等处患,皆贼众所掳民,反为响导,劫掠满载,致使来贼闻风仿效,纷至沓来,致成中国大患。旧年四月,贼船大小千余,盟誓复行深入,分途抢掠;幸我朝福德格天,海神默佑,反风阻滞,久泊食尽,遂劫本国五岛地方,纵烧庐舍,自相噬。’”

  到这里胡宗宪又要停下来了“有这样自相噬的事吗?”他问罗龙文:“似乎没有听说过。”

  “这大概是汪直颠倒是非!”罗龙文答说“那时他盘踞在五岛列岛,倭人认为上了他的当,心怀不忿,有所报复;所谓‘自相噬’如是而已。”

  “原来如此!”胡宗宪又念:“但其间先得渡者,已至中国地方,余乘风顺海上,南侵琉球,北掠高丽,后归聚本国萨摩州尚众。此臣拊心刻骨,翅上达愚衷;请为说客游说诸国,自相治。”

  接下来是叙述日本的近况,汪直写道:“日本虽统于一君,近来君弱臣强,不过徒存名号而已。其国尚有六十六国,互相雄长。其犯中国之贼,大致出于沿海九州,其他十有二岛,臣已遍历,劝自约束,今年夷船殆少至矣!”

  “华公,”胡宗宪有些气愤了“这不是胡说八道!照他所说,华公亲领大军南下剿倭,一无用处;夷船少至,是他的功劳?”

  “后面还有大言不惭的话,你先看完了,我们再谈。”

  汪直这段大言不惭的话是:“臣料九州诸夷,经臣抚谕,必不敢仍请攻犯。臣当自五岛征兵剿灭,以夷攻夷!此臣之素志,事犹反掌也,如皇上慈仁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马之微劳驰驱,浙江定海外港,仍如粤中事例,通关纳税,又使不失贡期;宣谕诸岛,其主各为制,倭奴不得复为跋扈,所谓不战而屈人兵者也。敢不捐躯报效,赎万死之罪。”

  看是看完了,胡宗宪却有茫然之感。里面有些话是胡言语,却也有些话,如最后一段“不战而屈人之兵”显得相当动听。同时这通文件的来历不明,赵文华的态度亦很暧昧,使得他无法对这件事表示意见,只有默然等待。

  罗龙文却颇有领悟,看胡宗宪不作声,便帮他发问:“赵大人,这是汪直请大人代递的奏疏?”

  “是的!今天刚接到。”赵文华问道:“汪直是不是有个养子叫海峰?”

  “是的。”罗龙文答说“又叫烈。”

  “这个稿子,就是海峰送来的。”

  “海峰当面所呈?”

  “不!”赵文华说:“他要见我,我没有理他,派赵忠代见的。”

  “另外总有话吧?”

  “对!另外有句话,如果我愿意为汪直代奏,海峰还有话要当面跟我说。”

  “那么,”胡宗宪接口问道:“华公何不就接见他?”

  “此事须慎重!第一,我不明白,为什么有话一定要当面跟我说?第二,我不知道汪直什么意思?先得跟你商量一下。”

  听得最后一句,胡宗宪深感欣慰;也觉得赵文华确以至诚相待,因而很恭敬地说:“华公如此存心,感激之至。”

  “我一向没有拿你当外人。”

  “是,是!我不能不知道。”胡宗宪指着罗龙文“小华也不是外人,他的脑筋好,让他参谋参谋!”

  等赵文华深深点头,与胡宗宪一起将目光投注过去时,罗龙文起身来,甩一甩衣袖,整一整衣冠,朝上长揖到地。

  “这,这是干什么?”赵文华问道:“何以多礼?”

  “为国相贺!”罗龙文庄容答说:“两公推心置腹,诚相见,真正是国家之洪福,百姓之大幸,安得不贺?”

  若说是对大人物的恭维,这话也用得上,但此时此地,此人此事而有此言,决非泛泛的恭维。所以赵、胡二人不表接受,亦无须谦虚,只聚会神地等他说下去。

  “汪直已托陈可带回话来,颇有投诚之意,只是必须明山和尚去接头,他才肯深谈。这件事是总督在办,汪直托陈可带话,亦是带给总督。既然如此,两公请想,汪直是不是应该静等陈可的答复?”

  “我所不解者,就在此!”赵文华问“是不是你们那里回绝他了?”

  “不,不!”胡宗宪答说:“我们正在找明山,果真找不到,也会另外派人跟他去接头。能不动兵革而就抚,总是好事,怎么可以绝人之路。”

  “那就怪了!汪直何必多此一举?”

  “在现在看,是多此一举。倘或赵大人不以汪直的来稿相示,则此举就不为多余。很明显的,汪直首鼠两端,无非挑拨两公的感情;如果赵大人不是开诚相见,则各自为谋,互相猜忌,恰好中了汪直的狡计!”

  “啊,啊!”赵、胡二人不约而同相视,换了一个欣慰的微笑。

  罗龙文的观察自然很锐利,可是他觉得话说得过分了。这样去评估汪直,则其人诈阴险,不宜善待,岂非影响了抚局?因此,他省悟到有把话接回来的必要。

  “或者我的持论太苛了!平心而论,人防虎,虎亦防人,汪直此举是一种试探。倘或托陈可带来的话,赵大人不知道;而海峰送来的这通文件,总督不知道,那他就要考虑了。怕一方答应了他的,另一方会不赞成,不就让他挤在夹里?如今倒是很好的一个机会,可以让汪直明白,两公和衷共济,凡有措施,彼此支持,汪直果有投诚之意,尽管过来,不必有任何顾虑。”

  “小华这个看法很好。华公不妨传见海峰,明白相示,将来我在这里进行招抚汪直,就会顺手得多。这一点,无论如何,要请华公支持!”

  “当然,我一定支持你。不过,我一直觉得徐海不是善类,现在看汪直用这样的手腕,可知是个难相与的人物,而脾气引徐海为心腹,则徐海是何等样人,亦就可想而知了!”

  听得这话,胡宗宪与罗龙文都有些着急。赵文华一直疑心胡宗宪与徐海之间,有着一种不可究诘的密约,这一阵,好不容易用各种方法来解释表白,刚刚抹去了赵文华心头的暗影,不道节外生枝又有汪直这个意想不到的举动。以致漫天疑云又笼罩在他头上!如之奈何?

  胡宗宪要避嫌疑,不能为徐海说话,罗龙文了解到这一点,便即说道:“明山讲义气、重承诺,为汪直所信任,所以非找他不可。”

  “不尽然!不尽然!”赵文华只是摇头。

  罗龙文还想再说什么,胡宗宪摇摇手,示意徒争无益。他觉得赵文华的成见太深,一时无可化解,倒不如将顺他的意思,至少自己还可以洗一洗嫌疑。

  主意一定,随即开口“华公,”他说“疑人莫用,用人莫疑,既然华公认为明山不可靠,就不用他!不过招抚汪直是上策,断断不可放弃。华公,着派什么人好?”

  “我看陈可还不错。”

  “那就用陈可!万里风涛,两度涉险;只有等事成以后,奏请从优奖叙,藉为酬庸了。”

  赵文华点点头,转脸问罗龙文:“你可认识海峰?”

  罗龙文是认识海峰的。只是懔于赵文华的态度,知道他的疑心病很重:如说海峰是素识,岂不要怀疑他亦是盗?因此,罗龙文便不肯说实话了。

  “从未见过,不过他是徽州人,听说过其名而已。”

  “不认识也不要紧!小华,我委托你代为约见海峰,你就说我说的:汪直的奏疏,不便代呈;如果汪直肯投诚,当然会给他一条自新之路。我跟胡总督商量定了,仍旧派陈可跟汪直去接头;海峰倘或认为他义父确有诚意,不妨留在这里作人质,等陈可回来再放他走。若无诚意,亦就不必再谈;只是以后如再潜回入境,拿住一定处死!”

  这番指示,相当具体,罗龙文一诺无辞。接受赵文华的款待,与胡宗宪称谢告辞,一车同行。

  第二天,罗龙文特为去访赵忠。这几天他们每下午在一起盘桓,像这样清晨登门,却还是第一次,赵忠知道他是有所为而来的。

  “上头已经告诉我了,托你代见海峰。”赵忠问道:“是要我代为安排会面?还是你直接跟他去接头?”

  这话平淡无奇,其实有深意在内。罗龙文亦很机警,心想,如说直接去接头,足见是旧,对赵文华所说“从未见过”海峰,便是假话;倘请赵忠代为安排,自然要邀他一起同见,以赵忠的老练,对他们是初次相见,还是久别重逢,哪会看不出来?

  好在他本来就打算跟赵忠说实话,此刻见他的意存试探,越觉得自己的态度不错。于是笑一笑道:“老赵,这件事本与我无干,不知道赵大人何以委我这个差使?我想请你安排,我们一起跟他见面,我只把赵大人的话一字不漏地转告他。此外有话,请你跟他说。”

  “罗师爷,我不大明白你的意思,为什么要把我拉在一起?”

  “为的请你做个证人。”

  “要证明什么?”

  “证明我跟海峰语不及私。因为我跟他是旧。”

  “那,”赵忠问道“何以你说跟海峰从未见过?”

  “因为当时我已经看出赵大人的意思,想委我跟海峰打交道。我不想担任这个差使,故意说不认识,想让他说一句:不认识就算了!谁知还是逃不。”

  “罗师爷,你很够朋友!”赵忠的声音很诚恳“你没有把我当外人,我当然也要拿你当自己人。我马上要到法云庵去看他们布置寿堂,也实在没功夫,我派人带你去看海峰。至于上头问到我,你要我怎么说,我怎么说。你看如何?”

  “这还有什么话说。赵大人要问到你,你只说不知道,要问我就是。”

  赵忠答一声:“我有数!”随即派人将罗龙文领到海峰那里。

  海峰住在寺院里。这座寺叫做戒坛寺,香火不盛,却是建于宋朝的古刹。罗龙文去时,海峰正在跟和尚吵架。

  原来,这住处是赵忠所安排的,只为他的身分特殊,赵忠派了人看守着,限制他的行动,不得外出。而海峰在日本住得久了,生活习惯似倭人;每天非吃蘸了芥末的生鱼岂不可,央托看守的人,偷偷儿替他买一条鱼来,正在亲自动手做生鱼平时,为和尚发现;一个指责,一个不受,两下吵了起来。

  “施主,请你脾气理!请看又是鳞,又是血,岂不罪过,他坏我戒坛寺的清规,断断不可!”

  罗龙文笑了。“海峰,多年不见,你还是那种任,不肯委屈自己的脾气,好了,”他说“遇见我算你走运,你要吃什么都行,走!”

  看守的人不认识罗龙文,只凭领去的人一句话,让罗龙文带走了海峰,一直来到胡元规的当铺。

  胡元规跟海峰亦是素识,久别重逢,少不得殷勤款待。海峰大嚼了一顿生鱼片,也尝了久已不曾吃过的徽州菜,方始向罗龙文问道:“罗先生,我由日本回来,你是怎么知道的?”“说来话长!你先吃茶。”

  胡元规听这一说,便知需要回避,道声:“失陪!”随即走了。

  “海峰,我先问你一句话,你要老实答我。你义父到底是什么心思?是不是想挑拨赵、胡两公,搞出窝里反来,他好有机会来捣乱?”

  “不是!是叫我来看看情形。”海峰答说“听说赵、胡不和,有没有这回事?”

  “那么,那道奏疏呢?真的想赵侍郎替他代递?”

  “这是试他!看他是何态度。”

  “我不懂!”罗龙文摇摇头“他的态度你们怎么看得出?就算看出来了,又怎么样?”

  “这话,”海峰忽然问道:“罗先生,请你先说,你来看我,有什么话说?”

  “当然有话!你要先答了我问你的话,我才能告诉你。”

  海峰作了个好笑的表情“这不大公平吧?”他拖长了声音说。

  “好!那么我先跟你说一句,如果你义父落叶归,真的想回来,我可以帮他的忙。”

  “罗先生一向说话算话。既然是好意,我就统通说与你老听。”

  于是促膝并首,海峰细谈了他的义父的处境与希望,原来汪直上了年纪,加以在日本不甚得意,所以乡思极重。但平湖杀降一事,使得他大生疑惧;虽也听说,胡宗宪的态度与赵文华不同,主张多方保全;徐海就是他设法掩护,方能出囹圄,但亦仅止于传闻而已。他托陈可带话回来,唯有派徐海去接头,他才愿归顺,作用就是在作一个印证,徐海究竟是死是活?倘或活着,又是如何得有一条活路?此外叶麻等人为官方捕的经过,亦想细细地问一问徐海。

  不过,大致说来,汪直对胡宗宪还是信多于疑,而对赵文华则是疑多于信,更要确确实实探明究竟;同时赵、胡不和的传言亦很盛,需要了解真相;否则,一个帮汪直,另一个就一定会反对,两下明争暗斗,最后是汪直牺牲在夹中。

  这一看法,罗龙文听来,颇为同情;因为徐海搞成今天这种窘迫的境况,正就是在夹中受挤的结果。所以他深深点头说道:“姜到底是老的辣,你那义父的这番打算,丝毫不错。不过,那道奏疏,是何作用,实在莫名气妙!”

  “我说过,这就是试探赵侍郎的法子。如果赵、胡不和是谣言,那么,赵侍郎就一定会拿这个稿子给胡总督看,胡总督一定哈哈一笑,可是赵对胡的态度,是试出来了。”

  “这,你这话有味道!”罗龙文想一想问道:“何以见得胡总督看了那稿子,会付之一笑?”

  “你老请想,‘自五岛征兵剿灭,以夷攻夷’,不是梦话?且不说我义父没有那样的神通,能征倭兵;倭人自己肯不肯以夷攻夷,自相残杀,更是疑问,哪里可以这样吹牛吹得没有边?”

  “是啊!我也觉得不大对劲。”罗龙文很好奇地问“照这样说,你义父不是作弄赵侍郎?倘或他贸然入奏,将来完全办不到,朝廷不是要责备他了吗?”

  “那是他自己草包!自取之咎。我义父就不会跟他共事了。”

  “这话也不错。不过,你义父不也犯了欺罔之罪,自绝回国之路?”

  “不会的!果然赵侍郎冒冒失失做出这种事来,我义父当然又会写信给他,把前面说过的话收回。或者,”海峰说“另外请人再上奏,声明情势有变化,‘以夷攻夷’这一点,做起来有困难。”

  “这样出尔反尔,可害了赵侍郎了。这且不去说它;我倒问你,你说‘另外请人’,想请什么人呢?”

  “我义父没有跟我说,照我想,大概是胡总督。”

  罗龙文将他的话,从头细想了一遍,发觉还有最要紧的一件事没有问:“赵侍郎告诉我,你要单独见他。如果赵侍郎接见了,你预备跟他说些什么?”

  “不是说些什么,是问些什么!”

  “这话我又不懂了!”

  “很好明白的。我当然说我义父如何忠顺。然后就看他的意思,拿话套话;这一谈下来,他为人如何,心里是何打算,以及跟胡总督是和衷共济,还是各干各的,就统通都知道了!”

  “原来也是试探之意。”罗龙文反问“现在情况的变化,出乎你的意料,你又怎么办呢?”

  “那就要请教你老罗!”

  由此开始,便都是罗龙文的话了。名为赵文华派来的人,看来却象是帮汪直的忙;而实际上,他是要利用这个机会,解除徐海的困扰,海峰多少也了解他的意向,反正他只要能让他义父安返故土,一家团圆,此行就算不虚;至于如何让人利用,他是毫不在乎的。

  复命之时,是赵忠陪着罗龙文一起去的。当然,这是出于罗龙文的要求,为多一个人帮腔,更易于说服赵文华。“汪直确有投诚之意,海峰的话说得很率直,我倒不便学给大人听!”

  这是扬故抑的手法。赵文华知道话不好听,但也不能不听;好在心里已有准备,不好听就当作不曾听见好了。于是他说:“不要紧!你说。”

  “汪直的意思,做官的当然看他们是草寇;对付草寇,不必讲什么信义。只要能斩草除,上对得起皇上,下对起百姓,对草寇不讲信义,是问心无愧的!”

  “这倒是搔着处的实话。”赵文华笑道“也不算什么难听的话。”

  “大人不见怪,我就可以放胆说了。汪直道是,他这一把年纪,不死在刀兵之下,不死在风涛之中;回心向善,反落个身首异处,那是自己对不起自己,死难瞑目。”

  “我答应,不教他身首异处就是。”

  “我也这么跟海峰说。赵、胡两位大人都是一样的心思,只要投诚,一定奏请朝廷宽赦;皇上对赵大人言听计从,所以赵大人答应了,就算数了。海峰回答我说道,这话,他也跟义父说过,官军没有杀降的道理。哪知汪直说出一句话来,不但海峰无话可答,就是我,”罗龙文装得很吃力地说:“我也觉得有点说不响。”

  “是怎样一句话?”

  “汪直问海峰:你说官军不会杀降,那么叶麻、徐海他们在哪里?”

  “这,这情形不同的。叶麻之,罪恶照彰,而且并非真心投诚,只是借此困而已。而况,徐海亦没有死!”

  罗龙文就希望他说这句话,立即接口:“这就是汪直托陈可带信,要徐海跟他去接头的缘故。因为陈可跟他说的话,意思跟大人的话差不多;汪直为了要证明,所以要见了徐海本人,才肯相信官军不会杀降。”

  赵文华与徐海有着解不开的死结。这个死结牵丝扳藤,重重疑惑误会纠而成:第一,他始终认为徐海由海盗变和尚,由和尚又变为海盗,行藏诡秘,决非善类;第二,他一直觉得胡宗宪与徐海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第三,他疑心徐海的财富惊人,不知有多少江南旧家的珍藏,落入他手中?譬如胡宗宪送赵忠那方岳武穆的砚台,一定出于徐海的贡献;第四,他自以为此行事事差强人意,唯一的缺憾,就是徐海漏网,将来回朝复命,这一点无法代;第五,最令他不服气的是,徐海似乎处处有办法,事事拔头筹,譬如王翠翘,这样声远播的名,亦竟为徐海所占,而且为他削发出家!此人到底何德何能,而能如此风光?

  想到最后一点,赵文华心里总会泛其一种难以形容的酸味,什么事都鼓不起兴致,恨不得即时就把徐海抓了来,绑上法场,一刀斩讫。

  如今听得罗龙文的话,又平添了一段委屈;看起来竟真的少不了徐海!自己到底输给他了!可是,认输并不是服输。

  往来蹀躞,思前想后,好不容易将心中的波澜平伏下来,只考虑公事,亦有许多疑问,须先澄清。

  “小华,”他说“既然你们都以为非徐海不足以招致汪直,我亦无话可说。不过,我不能无疑。”

  罗文龙见此光景,说话格外谨慎,想一想答说:“大人高瞻远瞩,必有我们所见不到的地方。此事所关不细,当然要信得过才能派出去;请大人明示可疑之处,以便进一步研究。”

  “研究倒也不必,你们对徐海所知,一定比我多得多,只要解释就行了。”赵文华说“第一,徐海到底找得到找不到?”

  说找得到,似乎坐实了有勾结;但如说找不到,就一切都不必谈了。两难相权,总不能自己否定自己;罗龙文便即答道:“大概可以找到。”

  “第二,能找得到徐海,是因为他未曾出海;出了海,可就难说了。你们不以为他会一去不归?”

  这就不尽是解释,而是要有切实的保证;罗龙文心想,第一句话已犯了嫌疑,如果再作肯定的保证,嫌疑更重,必须避免。

  于是,他不提将来,只说过去:“以前,徐海都是讲义气的!”

  “你是说,以后他也会讲义气?要知道,义气不专为一人而讲;他对汪直当然也要讲义气,如果照实而言,汪直不仍旧有顾虑,以为做官的说话不算话?”

  “是!这一点,”罗龙文觉得不难回答“义气有各种讲法,说实话固然是讲义气;不说实话而于对方有好处,更是讲义气!”

  “这话倒也是一种说法。”

  “如果徐海当汪直是朋友,知道他的心愿是叶落归,回家乡来安度余年,他当然会帮他达成心愿;也就不会说些扫兴的话。不过,一定要徐海有这么一种想法,回来总不致有危险。否则,他是不会劝汪直回来的。”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不与徐海为难,便能让他亲身感觉到,自新之路并无陷人坑在。赵文华到这时才有些回心转意。

  接下来是赵忠也帮腔,说他最近也听得好些人谈起,徐海实在并不坏,不但讲义气,而且很明白事理。这趟派他去招抚汪直,事先不妨跟他说清楚,只能说好话,不能说坏话;否则宁愿不要他去。徐海最重承诺,答应了的事,一定不会反悔。

  “好吧!”赵文华终于点头了“这件事,你们跟胡总督去说。他愿意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说话就是!”多少天的惨淡经营,方能有此结果;徐海可以出头,不必偷偷摸摸的做个“黑人”是毫无疑问的了。但罗龙文很冷静,并不因为有此成就而忽略了应该表示的态度,和应该说的话。

  “大人,话不是这么说,大人与胡总督同办一件大事,论责任,当然大人更来得重;派徐海去招降汪直,成功了,是大人的功德,朝廷叙功,必推大人居首,如今听大人的话,仿佛只是胡总督一个人的事,似乎错了。”

  这番驳他的话,实际上却是护着他的利益。赵文华自然不以为忤,笑笑答道:“若能如你所说,岂不甚妙?好了!我支持胡总督。”

  “是!胡总督有大人这句话,一定也觉得兴奋。至于海峰,请大人赏他一个面子,接见他一次,说几句抚慰的话。”

  “那无所谓,你们去安排好了。” Www.EzUxS.CoM
上一章   草莽英雄   下一章 ( → )
欢迎光临异族小说网阅读免费小说《草莽英雄》,我们为您提供草莽英雄完本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还有更多类似草莽英雄小说在线为您推荐